介電常數介質損耗試驗機應用過程
樣品制備:根據測試需求,將樣品切割成合適的形狀和尺寸,如固體樣品可切割為直徑100mm、厚度2mm的圓片,薄膜樣品需保證膜厚均勻。對于液體樣品,需靜置消泡后注入專用容器。樣品表面需清潔干凈,可使用無水乙醇擦拭,去除灰塵、油污等雜質。
設備準備:確保實驗室環境溫度穩定在23±2℃、濕度≤65%。檢查試驗機電源線及接地線是否無破損,電極表面需用無水乙醇清潔并晾干。提前30分鐘通電預熱設備,待內部電路穩定后再操作。
樣品安裝:安裝樣品時佩戴防靜電手套,避免手部油脂污染。將樣品置于測量電極間,通過氣動裝置施加0.5-1.0MPa的均勻壓力確保緊密接觸,電極與樣品需緊密貼合,使用壓力裝置固定。
參數設置:根據材料類型選擇合適的測試頻率和電壓檔位,如高頻材料選1MHz,低頻選50Hz。開啟“自動補償"功能,減少環境干擾誤差。
測試執行:啟動測試后,實時觀察介損角正切值和介電常數的變化曲線,若數值突變立即暫停,檢查樣品是否擊穿或接觸不良。高壓測試時,人員需遠離設備1米以上,防止電弧風險。
數據記錄與分析:同一樣品至少測3次,剔除離散值后取平均。記錄時需標注測試時間、溫濕度及設備編號。測試完畢先關閉高壓輸出,再斷開電源,釋放殘余電荷后拆卸樣品。通過Cole-Cole圖分析材料極化機制,結合損耗峰位置判斷雜質離子遷移特性。
介電常數介質損耗試驗機保養技巧
電極維護:每月用超細纖維布蘸取丙酮擦拭電極,頑固污漬可使用超聲波清洗機和去離子水處理,晾干后涂覆薄層防氧化硅脂。當電極接觸電阻>0.2Ω時,采用無氰電鍍工藝修復。每季度使用氧等離子清洗機處理電極表面,可去除有機污染物。
高壓線檢查:每季度拆開接線端子,檢查內部是否有碳化痕跡,并用高絕緣電阻表檢測線纜絕緣值,需>100MΩ。
校準與功能驗證:委托第三方機構每6個月校準一次,校準后粘貼狀態標簽。日常使用標準電容器驗證設備精度,偏差>3%時停用報修。定期測試設備空載狀態下的本底損耗值,若本底tanδ>0.0001需排查干擾源。
防潮與機械保養:設備內部放置濕度指示卡,若顏色變粉需更換干燥劑,建議使用變色硅膠。機械傳動部件每季度加注高溫潤滑脂,防止卡頓。
電路系統防護:雷雨季節拔除電源插頭,安裝防雷插座。長期停用時,每周通電1小時驅潮。保險管更換需嚴格按額定電流,禁止用銅絲替代。
軟件與數據管理:禁止在控制電腦安裝無關軟件,每季度清理系統緩存。數據備份采用“本地硬盤+異地移動存儲"雙保險。軟件參數非專業人員不得修改,升級前備份原有版本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